山西省曲沃县奥体中心方案设计
目 录
1 设计概览
2 奥体中心建筑设计说明
3 奥体中心给排水暖通消防设计
4 奥体中心电气设计
5 项目背景
6 概念分析
7 设计方案
8 效果展示
1.1 鸟瞰图

1.2 透视图





1.3 主场馆室内效果方案 A


1.4 主场馆室内效果方案 B


1.5 羽毛球馆室内效果图


1.6 乒乓球馆室内效果图


2.1 项目概况
曲沃县奥体中心位于曲沃县东城新区吉祥路南段西侧,总用地面积98600平米(约148亩)。奥体中心由一个主体育馆、四个训练馆、一个可容纳10000人观看比赛的综合体育场组成,主体建筑(五馆一场)占地面积:33286平米(约50亩)。
奥体中心定位为综合馆,包括主馆(共有坐席3690个,其中固定坐席2586个,活动坐席1104个)、羽毛球训练馆、乒乓球训练馆、器材健身馆、多功能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主馆中间一层以及两侧两层建筑面积为9960平米。
地上机动车停车位:200辆(其中24辆为中型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730辆。绿地率:34.5%。
2.2 项目定位
奥体中心作为中型体育馆,首先定位于满足国内赛事需要。同时,作为县级体育馆,也应该能很好地满足非赛时市民健身、举行大型会议以及文艺演出的要求。
2.3 设计目标
(1)完善的赛时功能保证。
(2)充分的非赛时利用规划。
(3)按照“经济实用,功能齐全,新颖美观”的总体要求,针对体育建筑特点,进行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
2.4 总平面布置
奥体中心功能复合复杂,规模较大,在总平面布局中首先注重平面的紧凑合理性。
通过对区位及奥体中心功能定位的深入分析,将主馆布置在地块东侧,基地主入口面向吉祥南路,并留出了面积较大的馆前集散广场,主体育馆位于三个场馆的中央。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在举行大型比赛或其他文艺演出活动时的大量人流进入和疏散,也有利于奥体中心承办国内比赛。
羽毛球训练馆、乒乓球训练馆、器材健身馆、多功能活动中心主要为本地市民健身使用,把它们布置在主馆两侧,入口同样朝向吉祥路。
奥体中心的西侧为半下沉式综合体育场。体育场的北侧为机动车停车场,以及室外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等。体育场的南侧为非机动车停车场,以及室外小足球场和篮球场等。室外运动场均满足南北向布置的要求。
总体布局紧凑合理,分区明确,各部分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
2.5 功能设计
(1)奥体中心按中型规模设计。功能布局除满足比赛使用要求外,还同时满足赛后利用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2)主比赛馆中心比赛场地尺寸为33x46米,可用于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项比赛,并可在平时训练时竖直布置2片篮球场。
底层设置运动员区、贵宾区、裁判区、记者区、竞赛管理用房等功能用房,各区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主比赛馆二层为观众活动区,观众可由室外大台阶直接到达二层观众入口大厅,再进入座席区。主场周边设置大型环状的疏散平台,平台周边设置卫生间、小卖部、饮水处等服务用房。非赛时,环廊可作为展览使用。观众固定看台共分两层,主要由二层的门厅以及室外平台进出。
(3)北侧的羽毛球馆场地主要为羽毛球训练以及市民羽毛球健身活动所用,多功能活动中心满足其他需求。主入口设在一层,并附设更衣淋浴用房,方便使用。
南侧的乒乓球训练馆主要为乒乓球训练以及市民乒乓球健身活动所用,器械健身馆满足市民健身的需求,同样附设更衣淋浴用房。
2.6 视线与剖面设计
体育馆视线设计是为使观众席各区均有较好的视线。看台分为三层,一层为活动看台,每排视线升高C=400mm,二层看台视线升高C=450mm,三层看台视线升高C=500mm,最大限度保证观看比赛的每一位观众都能有较好的观看效果。剖面设计方面,主馆的比赛场地室内净高为20.100m,完全满足各种比赛的要求。两侧辅馆的室内净高为11.700m,满足训练及平时健身活动的要求。
2.7 交通流线及停车
(1)观众流线:赛时大量观众可通过东侧大台阶上至二层大平台,平台四周环通,观众可根据分区入口到达座席。
(2)运动员流线:运动员可从主馆北侧一层的门厅进入,运动员更衣室紧邻此入口布置,方便快捷又可避免干扰。
(3)裁判及竞赛管理人员流线:裁判员及竞赛管理人员由一层北侧门厅入场。
(4)新闻媒体办公流线:记者由一层南侧门厅进入记者工作区,入口附近可供大型转播车停留。
以上人流组织既满足疏散要求,又分区明确,避免流线交叉。
2.8 结构设计选型
奥体中心主馆跨度为72mX47m,主体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采用钢结构桁架屋顶。辅馆跨度为34mX31m,主体结构同样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采用钢结构球形网架结构。
3.1 给水设计
生活用水设生活水箱,设于地下室水泵房内,水源为市政供水。根据市政供水压力,低区由市政管网直供,高区由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供给,供水管从建筑东侧引入。
3.2 生活排水设计
生活排水向东排入室外污水管,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向东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3 雨水排水设计
(1)场馆的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引流,经排水系统排到室外雨水管,然后再排入雨水收集池,溢流水则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2)体育场雨水排水。下沉式体育场(按下沉1.5m设计)采用盲沟排水,草坪下设雨水入渗收集系统,采用导流管收集排入盲沟,再由盲沟向南北两侧排入两个雨水收集池,这两个雨水收集池分别设于下沉式体育场北侧的停车场下和南侧自行车场下。收集的雨水用于场区内的绿化浇灌及路面冲洗,溢流雨水则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根据建筑标高和所提供的城市道路管网标高,溢流水向东可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3.4 足球场喷水设计
足球场草地采用小型喷水器密集布置,喷水器不喷水时,喷头下降。由于喷水器尺寸小,顶面不外露,不会影响场地的正常使用。
3.5 消防设计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建筑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篮球场高大空间设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2)屋面设消防水箱和增压稳压设备。
(3)地下室设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
3.6 暖通设计
(1)场馆采用中央空调。
(2)地下室设防排烟系统。
(3)地上采用自然排烟,无法自然排烟时设机械排烟。
4.1 设计范围
电气设计内容包括:变配电、电气照明、动力、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其余弱电系统(体育建筑公共安全管理监控系统、音响系统、电子显示系统、安防系统等)。
4.2 变配电
拟于首层设置变电所,内设630KVA变压器一台。为确保比赛场地及比赛设施用电、消防设备等重要负荷供电可靠性,拟设250KW应急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一台。市电与自发电的自投切换开关加机械与电气联锁,防止倒供电。
4.3 电气照明
一般照明供各场所的正常照明,设电视转播、比赛、训练、观众进场及退场、值班等多级照度控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值班照明为走道、楼梯间等的照明。应急照明设于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楼梯及疏散通道等处。公共走道内值班照明与应急照明间隔布置。照明灯具拟设就地补偿电容。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楼梯及前室、疏散走道均设应急照明灯,疏散走道及疏散出口设疏散指示标志灯。
4.4 防雷与接地系统
本工程各建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避雷装置,保护接地采用TN-S系统。各建筑物采用总等电位联接,弱电机房等采用辅助等电位联接。接地体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网,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4.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置集中报警系统,于建筑内设置消防控制室。
4.6 综合布线系统
在各建筑内部的信息点,采用六类UTP电缆连接到设备间的配线架上。综合布线系统由建筑群干线系统、设备间系统、水平系统以及工作区系统组成。
4.7 其余各弱电系统
根据使用功能,经济适用地设置各个弱电系统。
5.1 基地位置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吉祥南路西边线以西60米处,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南端,北依塔儿山(崇山)、桥山、垆顶山和襄汾县为界,南靠紫金山(绛山)同绛县为邻,东与翼城县接壤,西南与侯马市毗连。

5.2 基地交通

5.3 基地范围

5.4 城市印象
曲沃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曾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都,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素有“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具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


5.5 基地现状
项目用地位于吉祥南路西侧,比较平整,相对标高比吉祥南路道路中心线标高低约1.8米。场地市政排水管底标高比道路路面低5米。

6.1 分析设计

概念来源——春秋鼎盛。本方案采用“三足鼎立”造型,寓意春秋鼎盛。立面采用晋国青铜纹样,营造浓厚悠久的历史感。布局对称,严谨霸气,给人以极强的浑厚力量感。“三足鼎立”造型与地面向心式景观布局相呼应,重心感极强,很好地诠释了本方案与历史和时代的双重结合。
主体场馆采用曲线造型,形态轻盈,姿态优美,与古晋国的悠久文化相呼应。对称的布局,简约现代的中式气息,富有弹性的线条序列,宽大的挑檐,既舒展大气,也充分彰显了与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主体场馆左右对称布局,充满威仪,同样传递出鼎盛的气场。广场临街景观设置以骏马为主题的雕塑品,寓含曲沃古晋最早的体育项目都是以马为主的竞技特色。这种场地景观与主体建筑相呼应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场地与建筑高度的和谐统一。
6.2 体量分析


7.1 总平面图
平面布局方案:基地中心南北向并列五个场馆,东面留60米宽广场,中心西侧布置南北向体育场。
体育场主看台坐西朝东,采用草场下沉挖方,堆土一层构筑“城市客厅”景观;体育场下做海绵体,吸收雨水。这种设计使得人们既可直接观看比赛,也可极大降低建造成本,并且独特的坡地景观构成了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多样的空间活动场所。
场地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布置小的体育场地,停车场位于场地南北处两侧,交通便利。总图构图呈“向心性”,体现凝聚以及和谐,凸出奥林匹克“速度”概念。

7.2 交通流线分析

7.3 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7.4 向心式布局

7.5 室内流线分析

7.6 主馆平面布置图

7.7 平面布置图(主馆+两翼训练馆)

7.8 剖面图


7.9 奥体中心东立面图

7.10 奥体中心北立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