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动力
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油气储层地质学专家-于炳松

于炳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11月-2002年5月,2008年1月 - 5月,美国Miami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11年9月-1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进修学习
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副处长,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分党委书记、副院长,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
与美国Miami大学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并合作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攻关专题1项、国家“973”项目专题3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专题6项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项,并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先进个人(2009年)
出版《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层序地层及其沉积学研究》、《扬子地块西南部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成矿作用》等专著8部,主编了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岩石学》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系列教材之一《沉积岩岩石学》
在Fue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Clays and Clay Minerials,中国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论评,沉积学报,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学前缘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
E-mail:yubs@cugb.edu.cn
TEL:136 1101 1565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
沉积地球化学
煤和油气田地质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国际沉积学会(IAS)和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会员
《现代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古地理学报》和《海相油气地质》编委
地热资源深部温度场建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阮壮,于炳松;CN119203597A
可模拟岩心产生气体的结构;张金川 ,于炳松;CN222145014U
解吸气采集模块及解吸气收集装置;张金川,于炳松;CN119043833A
Method, Device and Equipment for Selecting Key Geological Parameters of a To-Be-Prospected Block;于炳松,张金川;US2024177033
预防煤炭自燃的监测系统;张金川,于炳松;CN220649791U
适用于甲烷气体检测的辅助工具;张金川,于炳松;CN220473368U
土壤气成分的采集及检测装置;张金川,于炳松;CN117268854A
地质参数门槛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张金川,于炳松;CN117166996A
资源量评价中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张金川,于炳松;CN116842327A
待勘测区块关键地质参数的选取方法、装置、及设备;张金川,于炳松;CN115358285A
影响待勘测区块评价的主要地质参数的选取方法及设备;张金川,于炳松;CN115146976A
地质参数对资源量影响权重的确定方法及设备;张金川,于炳松;CN114240212A
地质参数对资源量计算误差影响的评估方法及设备;张金川,于炳松;CN114186879A




不到底限非好汉